从经济学角度讲,理想化的乡村旅游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的一种结合,是第三产业在不影响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的一种附加,是农业向多样化经营转化的最佳形式。发展青岛毛公山特色旅游要求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观赏、品尝、购物、参与、娱乐休闲等旅游需要,为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将多形式、多渠道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青岛毛公山特色旅游为旅游目的地农民和外界游客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农民可以直接了解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和对产品性能、质量、档次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有效避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促使农村经济在传统的种植养殖和畜牧农业的基础上,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并带动农业产业化、农业基地建设和农村市场建设,使农业向纵深方向发展。由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乡村旅游业,突破了以“纯农业”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性的综合性产业,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诸方面,它可以拉长农产品增值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完善。
青岛毛公山特色旅游的开发将要求包括农村道路和交通工具等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方便;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农民把传统的喝茶饮酒、唱歌跳舞转变为具有民俗民风的文化旅游产品,把传统的初级农产品转变为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可以带动与之相关的商业贸易、通讯、餐饮、娱乐产品加工、工艺品制造等行业的发展;青岛毛公山特色旅游要求农业的可观赏性必然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使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大,而且能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有利于形成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系列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可见,要满足旅游者对以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核心的农产品和服务的全面需求,必须打破传统产业的思维定势,发展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娱乐业、加工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